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价格战炼狱:21万新车成废铁,车企五年陨落400家,谁为用户买单?长期主义or短视狂欢?
21万买的新车,两年不到直接成“废铁”,这冤大头谁来当?这年头,买车不光看牌子,还得看命硬不硬啊!
2024年12月,又一家车企爆雷,21万的车直接跌到2万,你说车主们心里能不窝火?这可不是小数目,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,说白了,就是被“割韭菜”了。但问题来了,韭菜被割了,谁来负责任?那些血汗钱,就这么打水漂了?
先说说那些倒霉蛋车企,那真叫一个“眼见他起高楼,眼见他宴宾客,眼见他楼塌了”。
就拿众泰汽车来说,当年那叫一个风光,模仿豪车外观,愣是靠着“性价比”忽悠了不少人。结果呢?质量不行,售后跟不上,2021年直接破产重组。你想想,那些买了众泰的车主,配件断供,维修无门,二手车都没人要,这不是坑人吗?你品你细品,这不就是典型的“眼高手低”吗?
还有力帆汽车,也算是老牌民营车企了,结果呢?经营不善,欠了一屁股债,2020年也被吉利给收编了。虽然吉利接手了,但力帆这个牌子算是彻底凉了。
更别提那些PPT造车的新势力了,什么拜腾汽车,烧了几十亿,连个量产车都没出来,2020年直接停摆。这些新势力,动不动就说要颠覆行业,结果呢?自己先把自己颠覆了。
2023年10月,某汽车品牌申请破产重整,11万车主直接懵了,配件断供,维修困难,有人加价50%都找不到配件,部分车辆直接报废。
这车企倒闭潮,说白了,就是价格战惹的祸。
2018年,中国电动车制造商487家,到了2023年,只剩下40家,五年时间,400多家车企消失了,这淘汰率,比选秀节目还残酷啊!2024年,227款车型加入降价潮,你降我也降,恨不得把车白送。结果呢?利润都被榨干了。2023年汽车制造业利润率还有8.99%,到了2024年,直接腰斩到4.3%。
再说说特斯拉,那真是个“搅局者”。2023年初,特斯拉突然降价,其他车企也只能跟着降,你不降,就没销量,降了,就没利润,横竖都是死。
也不是所有车企都只会打价格战,也有一些“明白人”,知道长期发展才是王道。
就拿长城汽车来说,2024年营收超2000亿元,净利润126.92亿元,同比增长80.73%。这成绩,在行业里绝对是鹤立鸡群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早就说过,中国汽车不能靠价格战,要注重长期价值。
魏建军这人,也挺有意思,2020年长城汽车成立30周年,他自己搞了个“反思三问”,问自己,问行业,也问未来。这种危机意识,不是每个老板都有的。
长城汽车的全球化战略,也挺牛的。在泰国收购通用工厂,还在当地搞研发,针对泰国市场推出右舵版哈弗H6,硬生生从日系车手里抢了一块蛋糕。2024年海外销量同比增长45%,这可不是吹出来的。
奇瑞汽车也是个例子,2019年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,引入战略投资者,优化股权结构,提升经营效率。这说明啥?说明改革才能求生存啊!
那作为消费者,咱们该咋办呢?总不能闭着眼睛瞎买吧?
我的建议是,擦亮眼睛,多做功课,别只看价格。要看车企的实力,查查它的专利数量,看看它的核心零部件是不是自己研发的,别买个“组装厂”的车。要看车企的售后服务,看看它在本地有没有4S店,有没有独立的配件中心,出了问题能不能找到人。要看车子的保值率,别贪图一时便宜,买了辆二手车都没人要的“烫手山芋”。
说白了,买车就是买个安心,买个保障。那些只会打价格战,没有技术积累,售后服务跟不上的车企,早晚会被市场淘汰。
与其把钱扔给那些短视的车企,不如支持那些坚持长期价值,注重技术创新的企业。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,也是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负责。
记住,别当韭菜,要当明白人!这年头,买车也得有点投资眼光才行。
现在这种行情,说不准哪天你买的车企就“暴雷”了,所以各位买车之前可要好好掂量掂量啊!
2025-05-29 03:44:18
2025-05-29 03:44:18
2025-05-29 03:44:18
2025-05-29 03:44:18
2025-05-29 03:44:18
2025-05-29 03:44:18
2025-05-29 03:44:18
2025-05-29 03:44:18
2025-05-29 03:44:18
2025-05-29 03:44:18